如何写一份靠谱的软件测试计划?(2)

发表于:2014-08-08来源:uml.org.cn作者:吴朝东点击数: 标签:测试计划
本文前面提到,网络上流传的测试计划有很多,但是雷同的也多,往往有些测试人员随便到网络上找几个测试计划的模板,然后东拼西凑便可以作出一份像

  本文前面提到,网络上流传的测试计划有很多,但是雷同的也多,往往有些测试人员随便到网络上找几个测试计划的模板,然后东拼西凑便可以作出一份像模像样的测试计划出来。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一些相关资料(当然包括网络上流传的诸多测试计划模板),列出了测试计划中有关计划的相关主题:

  测试结束标准

  一些相关约定,部分模板中添加入“术语”一栏

  测试工作中产生的文档及定义(测试用例文档,缺陷报告文档等)

  测试工作个团队之前的协调工作,主要包括开发组需要对测试组提供的相关帮助

  测试的范围

  测试的时间安排(时间进度表)

  测试的策略

  测试过程中的资源要求

  测试人员的任务分派

  测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等问题

  测试工作的度量和统计

  测试工具相关的计划

  等等。

  以上这些主题都是常见且有助于我们做好计划工作的内容,至于测试费用等的计划,笔者认为适当估计但不要过分追求,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测试工作延期、测试工具购置、人员流动造成的培训费用等会打乱这个计划,并且在测试计划中列出的费用是不会跟财务直接挂钩的,具体费用还得依照公司专用流程,因此“测试费用”这类主题在笔者计划测试的过程中不会考虑太多。

  PS:2009-3-9更新:

  测试计划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什么都有用

  第二重:什么都没用

  第三重:仅部分有用

  第四重:什么都有用

  第五重:什么都没用

  (三)——人

  在本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笔者就提到了计划的实质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地方做了特定的事情以实现特定的目标”,在上一篇文章的回复中,土豆老粗回复了对于测试计划的看法,也就是5W1H定义:

  > WHY:为什么要写测试计划;

  > WHAT:测试什么;

  > WHEN:测试不同阶段的起止时间;

  > WHERE:文档放哪;

  > WHO:哪些人去做;

  > HOW:怎么测试;

  这个定义相对于我的来说,对于测试计划定义得更加详细。不过,正像笔者在博客签名中所宣称的那样:来自草根的实用主义。因此,5w1h定义就不适合三五个人十来杆抢的软件作坊了。对于很多刚刚起步测试活动(近两年才拥有“专门测试人员”,注意是“专门”而不一定是“专业”)的公司来讲——而这种公司,就笔者接触的一些同仁口中所述,在中国还不在少数——或许一些简化版的东西会更适合现在的他们,等到渐渐成长起来,我们才逐渐步入正轨。本文中笔者继续自己的草根实用主义,分享自己的关于计划测试活动中人的一些拙见。

  这阵子软件相关论坛上都多多少少有人提到了工具与人的关系,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很扯淡的问题,人的作用是不可能被工具取代的,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跟其他动物一样处于原始的生存状态,是因为人会“使用”工具。不过关于人和工具的那点儿事,则是后话了。

  中国有句老话“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句话往往是在临战的时候将军(测试负责人)对战士(普通测试人员)说的。中国古代还有一个方法叫做“战时兵闲时农”的策略,即我们广大的劳动人民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安心种我们的地,一旦战争爆发或者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披上盔甲去作战。这两句话给我们一个提示: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测试人员或者说我们的测试队伍。

  先拿“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来讲,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往往在临战的时候大家才想起这句话,可是我们不妨倒过来想一想,一时的用是需要千日的积累的。这也是在提示我们,一支优秀的测试队伍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优秀的并且我们需要在“用一时”之前好好“养千日”。这种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什么要在谈论计划测试的时候谈论这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如果发现没有一个可用之才,那我们的计划怕是做不下去了,或者我们只有准备另外招新人到行伍中间来,亦或者只能外包测试给专业队伍,这无疑又增加了项目的风险,因为新人或者其他队伍使我们不了解的,他们会做成什么样子只有老天知道,当我们把命运交给老天的时候,这相当于在玩火。我们需要把“养千日兵”拉到我们的计划中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计划一下我们的测试工作,测试方向等等。对于人才的培养,一般使用的是人尽其才的分工制度,即某一个或者一些人熟练掌握某一些测试技能,并对其他技能有所了解,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在测试的方向(或者说是本公司主要的开发方向相关联的各个测试技术方面)都有“专家”,这样才可以保证一个测试队伍可以应付不可预知的测试任务。

原文转自:http://www.uml.org.cn/Test/200911128.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