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纵横谈

发表于:2014-01-16来源:Csdn作者:张传波点击数: 标签:敏捷开发
“敏捷”陷阱 小甲想到某开发公司应聘开发工程师,向该公司的某开发人员打听他们的开发方式。 小甲:请问贵公司开发模式是怎样的? 开发人员:咱们敏捷开发!不用写文档,写好代码就可以了。

  “敏捷”陷阱

  小甲想到某开发公司应聘开发工程师,向该公司的某开发人员打听他们的开发方式。

  小甲:请问贵公司开发模式是怎样的?

  开发人员:咱们敏捷开发!不用写文档,写好代码就可以了。

  小甲心想:哇,爽啊!赶紧去应聘!

  小甲已经在该公司工作了数周,他觉得很郁闷:

  无需求文档,要做东西都是口头分配的。

  无计划可言,想到啥就做啥。

  加班不在话下,返工是家常便饭。

  这就是敏捷开发吗?

  不少公司搞CMMI认证,推行过程改进,往往被开发人员嗤之以鼻,开发人员喜欢自由奔放有创造力的工作模式,喜欢敏捷!

  然而很多号称“敏捷”的公司,其实只是手工作坊的工作模式,想到啥就干啥,如果你是开发人员可能还会好一点,如果你是测试人员、实施人员,在这样的公司你简直会觉得无法沟通无法工作!

  到底什么是敏捷呢?如何才不会跌入敏捷陷阱呢?

  为什么会有“敏捷”这个说法?

  大学时我们就被灌输了这样的知识:

  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型、喷泉型、迭代型、螺旋型等。

  一般来说,大型的、复杂的、对安全要求高的系统,应该采用传统的瀑布型来开发,应采取重型过程。

  对于中小型、需要快速投产的系统,应采用灵活的生命周期,采用敏捷的方式开发。

  其实“敏捷”是相对于“重型”提出来的,重型开发有这样的特点:(摘自互联网)

  1.刻板而严格控制。

  2.很多活动和工件,官僚主义气息浓重。

  3.文档繁多。

  4.长期而详细的计划。

  5.过程高于本质核心的工作。

  6.面向过程而不是面向人,把人看成机械方法中的插件。

  7.预见而不是适应。

  于是我就很有疑问了,如果重型开发有这样的特点,那么请问:对于大型的、复杂的、安全要求高的系统,也需要用具备上述特点的重型过程来开发吗?如果是这样,谁愿意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具备这样特点的过程对项目成功有什么好处?

  “重型”的重要特点是呆板,因为大家不喜欢呆板,喜欢灵活,所以提出了“敏捷”的说法!

  我猜想:

  1.重型过程其实是一些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理论家搞出来的产物。

  2.重型过程的出发点纯粹就是为了过程而过程。

  当然上述论述纯属瞎猜,无法证实。

  每个人对“重型”与“敏捷”的理解其实都不太一样,这里我用一个问题来测试一下你:

  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让国人振奋,请问:你认为嫦娥工程采用的过程是重型的还是敏捷的?

  这么重大的项目,很多人可能认为应该是重型过程,很多人可能认为敏捷的过程是不太严禁的过程,其实嫦娥工程是灵活而又十分严谨的工程。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火箭发射时间是如何预报的?是不是具体说某天某时某刻发射?

  不是!而是说某段时间内择机发射!“择机发射”是多么灵活、科学、严谨的发射计划啊,完全与我们传统的计划想法不一样,难道你能说这也是重型过程吗?

  所谓“重型”与“敏捷”其实都是相对的,我们没有必要去争论到底是“重型”还是“敏捷”。我们平时见到这么多“重型”“敏捷”的不同说法,其实大家都是各自从不同的标准出发。

  下面我们将介绍常见的几种敏捷开发,每种理念其实背后的道理是很类似的,我们没有必要去争论哪种方式更好,你完全可以吸取百家所长化为自己的理念,按照你的想法将项目做好。

  极限编程

  极限编程英文叫:Extreme Programming,简称叫XP,最开始我接触到XP的说法时,还觉得是Windows XP的XP呢!

  我第一次学习极限编程的最佳实践时,让我震撼不已,后来再工作中不断体会,有了自己的见解。我将这些最佳实践分为几类:需求、设计、测试、编码、项目管理

  需求方面的最佳实践:

  1.客户故事:强调以客户的语言来表达需求。

  需求分析有很多科学系统的方法,采用这些系统方法有时候往往不如使用最原始的土方法,就是用客户的陈述来表达需求!

  极限编程认为,客户不能清晰认识自己想要什么是很正常的事情,项目组也没有必要成为业务专家,所以通过这两个最佳实践让客户来引导项目。项目的开发工作讲究短平快,系统会分为多个小版本发布,客户经过多个版本发布会逐步清楚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

  这个最佳实践鉴于我国的情况,其实是很难执行的。我们的项目一般合同价钱是签死的,项目时间也是死的,基本都没有机会让我们来回折腾,如果我们不能在项目初期精准地分析出客户真正的需求,项目失败的机会是非常高的。

  我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通过用户故事来获取原始需求,然后对这些用户故事进行提炼,提炼后的需求再跟客户确认。我认为项目组还是很有必要成为业务专家,项目组中还是很需要有需求分析方面的高手,项目经不起折腾啊!

  2.客户全程参与:强调从项目一开始到最后,客户应该与项目紧密联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个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很好地贯彻,不要仅在需求阶段才让客户介入,客户最好就能常驻在项目小组内。下面有一些让客户多参与的建议做法:

  1)需求阶段要与各用户反复确认需求。

  2)系统做出界面时马上让客户看看。

  3)项目计划要让客户知道。

  4)每周向客户发送项目进展报告。

  5)让客户参与测试软件。

  设计方面的最佳实践只有一条:

  1.简单设计:不用长远考虑,只要设计能保证当前功能可以实现就行。

  软件开发的可谓千变万化,能将功能做出来的最简单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你不需要考虑以后发生变化还能重用这些设计和代码,明天的事情鬼知道,搞定今天的事情就可以了!

原文转自:http://www.cnblogs.com/umlonline/archive/2010/03/17/168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