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脑图测试用例实践之路(3)

发表于:2016-12-07来源:infoq作者:李乐点击数: 标签:测试用例
图-1-Portal测试用例这个阶段,问题暴露越来越严重了:测试用例里面写死了数据、业务步骤不同测试人员都按照具体步骤来测试,就好比车载导航,变成导
图-1-Portal测试用例这个阶段,问题暴露越来越严重了:测试用例里面写死了数据、业务步骤不同测试人员都按照具体步骤来测试,就好比车载导航,变成“导航测试”了,如果需要测试其他客户、其他业务呢?有些测试人员就再复制一个用例出来,造成用例泛滥。测试用例依然没有思考的过程负责第一次编写的测试人员有思考,但负责执行的测试人员,没有再继续跟开发交互测试过程,没有更深入的思考,而是仅仅按照用例执行,那这种效果等于走过场。遇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步骤的功能,用例编写耗时例如:打开浏览器,输入账号密码登录,这些其实也是不必要展示的步骤,做测试就要熟悉业务,测试人员应当更加关注的是开发是否做了正确的功能,功能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在一个测试、开发比例1:4(有些是1:10)的团队里面,测试人员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陷入过分的步骤细节里面去深究,要把重点思路放在运用哪些测试方法、如何组合更加有效覆盖测试故事点。例如简洁的测试故事点:作为主帐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以便能够查看当日的带宽数据。2不进则退-倒腾敏捷脑图用例传统的软件交付测试,可以简单描述为下图所示:
图-2-传统交付测试开发人员完成任务之后,最后交付给测试人员,这种模式下,测试人员不能及早发现需求阶段的缺陷、及时编写测试用例,用例评审滞后,发现缺陷同样也会滞后。而整个过程中丢失最大的环节就是:沟通、反馈。这在《全程软件测试实践:从需求到运营》文中也曾提过。倘若要是使用传统的用例编写,把测试团队人员的思维固化,这样子下去不进则退,不利于团队发展。鉴于此,创建了敏捷脑图用例,有以下原则:参与需求分析、记录验收要点全程软件测试,从需求阶段开始参与,在sprint会议上对功能点进行评估,消除含混性的疑点,将明确的作为验收要点,作为脑图用例故事点的参考来源。编写脑图用例,要与开发人员达成一致意见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原型图设计脑图用例(没有实际系统,测试也可以先行),与开发人员进行查漏补缺(也就是用例评审环节),主要是确认测试功能点、测试故事,以及测试数据的准备,这几个方面不可能一开始就明确下来,要不断沟通、挖掘、完善脑图用例。3 脑图用例演化这里的重点主要讲一下脑图用例(推荐使用Xmind工具:http://www.xmind.net)的演化(测试故事点以后再做介绍),从第一个大版本和第二个大版本的考虑,其中的小版本忽略。第一版本脑图用例要点:所见所想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以需求为思考出发点,把所有功能性、非功能性的列举出来,然后再整理故事点。
图-3-脑图用例模板v1.0第二版本的脑图用例要点:增加风险考虑

  增加局部决策考虑例如:一个输入框(或者叫元素),测试人员应当针对这个元素,结合数据,会考虑使用哪些测试方法进行操作呢?增加全局决策考虑例如:一个业务查询操作,在web上操作,会触发一系列元素(输入框、查询按钮),这些应当如何组合、使用什么策略呢?遵循:重构->测试->重构->测试,的原则

图-4-脑图用例模板v2.0脑图的形式展现并不是最重要问题,关键问题是:思考的出发点,这个要整个团队参与讨论,达成共识,才能传承。引出思考点,大家就可以不断补充脑图,刚开始所有点可能是零散的,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构了,抽取相关点,下面会讲讲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做。4 脑图用例实践指引脑图编写不是漫无目的去思考,正如探索式测试策略,并不是指无目的去做即兴测试,有原则指引很重要。团队采用SMART原则进行脑图用例实践:Specific(具体的):测试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甚至原型图都可以),用来描述全景图。

原文转自: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road-of-agile-mind-map-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