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呼唤产权经济 创新是中小企业立身之本

发表于:2007-05-15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创新产业产权nbsp呼唤
为了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1月19-20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科技部高新司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办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为了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1月19-20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科技部高新司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办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此次论坛是三部委局联合举办的“2006专利服务中小企业行动”的延续,得到了国资委、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竞争,已经变成在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是知识产权规则的国际化,即使是在国内的市场,也是面临着世界的竞争,也要受到知识产权的约束。”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说。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产权的作用越来越大,引起的关联影响也越来越大。“因为标准问题,我国每年损失数百亿美元,据统计,仅2006年就达400多亿美元。”科技部高新司巡视员耿战修痛惜地说。

  产业现状呼唤知识产权

  耿战修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常了解,通过企业更能透视整个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水平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有很多危机”。

  劳动生产率低下是首要问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大致是美国、日本、德国的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的20个人干的活,才顶人家1个人干的活。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现在我国的很多装备不得不进口,无论是磁悬浮还是高速火车,都要进口。90%以上的光纤制造装备,85%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装备,80%的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装备和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统统是进口”。汽车产业更是典型,重庆的是蒙迪欧、福特,长春的是奥迪,上海是桑塔那,广东是本田,湖北是雪铁龙,天津是日产,北京是韩国现代。“仅汽车行业就这样,可以看出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到底是什么状况?”

  据耿战修介绍,国家高新区的产品出口额一直在增长,1985年仅17亿美元,1990年是27亿美元,1993年增长到100亿美元,当时占出总额的5%,2005年达到2183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8.6%,已经成为带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2000年产品出口利润是6.7%,到2005年利润下降到4.2%,出口额增长了,利润下降了,原因是什么?”

  外国企业把工厂搬到了中国,再把产品出口出去,出口额算在中国的头上,利润留在了国外。如2005年,我国计算机出口额达1000多亿美元,但中国自己的东西不到10%,90%是国外的。利润谁占了呢?国外的企业。

  2005年中国海关的统计表明,2000多亿美元出口额中,三资企业占88%,国有企业仅占7.4%,集体企业占1.8%,私营企业2.8%,其余占了0.003%。“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真东西很少:88%是三资企业,我们的知识产权在哪儿呢?”

  “因此我们不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业,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没有出路的。”论坛上,耿战修大声疾呼。

  引导企业创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耿战修举例说,我国的500强企业,其科研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只有1.08%,“企业靠什么做创新主体?”耿战修反问道。他介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开发记录,没有研发经费,也没有专门的研发人员,“厂里仅有的科技处是干什么的?不是搞研发的,是搞现有生产设备维修的,这简直是个讽刺”。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外部发展环境、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紧迫和重要。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巡视员郑昕介绍了“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精方向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到“十一五”末,建立千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培育千家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支持万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的专、精、特精的项目,形成具有创新活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群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使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知识产权是中小企业立身之本

  过去,在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中,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大企业的身影,常常是大企业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市场上驰骋,中小企业似乎与知识产权比较遥远。

  “事实上,很多大企业都是通过并购中小企业或者购买中小企业的技术而不断壮大的。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他自身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还能解决就业问题,也能为大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张勤说。

  对大企业而言,因其规模和所具有的市场影响力,即使技术不领先,也不会马上构成危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他们的特殊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专利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被侵权而不能正当防卫,对其发展、生存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张勤说,因为这样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就是依赖于一两项专有的技术。

  事实上,与跨国公司相比,像华为、联想这样的企业规模还不算大。“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他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已经是和跨国公司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依靠知识产权的灵活运用,使得我们的中小企业能够成长、壮大。”张勤表示。

  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较大幅度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真正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并积极将自主创新成果申请专利,进行保护。”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为此次论坛所发的贺信中指出。

  同时,曹健林在贺信中指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介机构的支持,希望中介机构,特别是科技中介机构要增进沟通,加强服务,搭建平台,发挥中小企业与政府间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对内、对外开放,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对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做出应有贡献”。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