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之后,谁会是下一个?(2)

发表于:2017-07-24来源:sina作者:薛洪言点击数: 标签:
他们对行业的认知仍停留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那个跑路不断、关停不断的时期,坚定地认为这是个高风险行业,庆幸自己的投资没有出问题;他们可能知

  他们对行业的认知仍停留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那个跑路不断、关停不断的时期,坚定地认为这是个高风险行业,庆幸自己的投资没有出问题;他们可能知道银行存管这个概念,但不清楚具体意味着什么,当网贷平台大肆宣传上线银行存管时,在他们看来,可能是另一种宣传的噱头罢了。

  所以,虽然事实上行业集中整治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整体性风险隐患已经大为下降,但投资者的认知依旧是滞后的,污名化的标签仍然牢牢贴在这个行业的每一家平台之上。行业龙头也罢,“银行系”、“上市公司系”、“国资系”也罢,都不好使。

  这是谁的过错呢?

  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根源在哪里?

  年初,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P2P平台的自我救赎,99%的努力都用错了地方》,强调负面标签认知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潜在影响。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整个行业似乎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着,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目前的P2P更像那艘“泰坦尼克号”,驶向一座被大雾遮挡住的冰山。绕不开这座冰川,高速增长的假象将很快化作泡影。

  这座冰山就是大众投资人心中的“行业印象标签”。对投资人而言,投资的平台出现提现异常甚至卷款跑路无疑是最大的伤害,这种“受伤体验”经过投资人的家庭、亲戚朋友甚至社交平台、媒体的向外传播,反过来会对整个行业的品牌形象带来难以逆转的损害。时日稍久,行业在公众的印象标签中就会增加一条“高风险”,从而把主流投资人阻隔在门外,发展空间越来越局限。

  一如大雾中的航船失去了“灯塔”指引,P2P投资在大众的认知中失去了“安全性标签”的指引,渐渐失去群众基础,离主流市场远去。

  贴标签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快速认知的简便手段,越是不熟悉的事物,越习惯用标签进行归类和认知。标签化认知难免会“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在集体性认知的强大影响下,很多标签,贴上了,往往就很难揭下来。

  所以,除非要彻底退出P2P这个行业,扭转行业的负面标签,是所有P2P平台绕不过的一道坎。

  但显然,这方面网贷行业做得还远远不够。当前,网贷行业的市场宣传侧重于自家产品和平台,缺乏行业整体的知识普及和对错误认知的纠正,是造成大众认知长期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

原文转自:http://tech.sina.com.cn/csj/2017-07-24/doc-ifyihrmf32558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