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之Java标准单元测试库

发表于:2009-04-08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软件测试javaJAVAJava单元
JUnit 是 Java ? 语言事实上的 标准 单元测试 库。JUnit 4 是该库三年以来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发布。它的新特性主要是通过采用 Java 5 中的标记(annotation)而不是利用子类、反射或命名机制来识别测试,从而简化测试。在本文中,执着的代码 测试人员 Elli
JUnit Java? 语言事实上的 标准单元测试库。JUnit 4 是该库三年以来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发布。它的新特性主要是通过采用 Java 5 中的标记(annotation)而不是利用子类、反射或命名机制来识别测试,从而简化测试。在本文中,执着的代码测试人员 Elliotte Harold 以 JUnit 4 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这个新框架。注意,本文假设读者具有 JUnit 的使用经验。
  
  JUnit 由 Kent Beck 和 Erich Gamma 开发,几乎毫无疑问是迄今所开发的最重要的第三方 Java 库。正如 Martin Fowler 所说,“在软件开发领域,从来就没有如此少的代码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JUnit 引导并促进了测试的盛行。由于 JUnit,Java 代码变得更健壮,更可靠,bug 也比以前更少。JUnit(它本身的灵感来自 Smalltalk 的 SUnit)衍生了许多 xUnit 工具,将单元测试的优势应用于各种语言。nUnit (.NET)、pyUnit (Python)、CppUnit (C++)、dUnit (Delphi) 以及其他工具,影响了各种平台和语言上的程序员的测试工作。
  
  然而,JUnit 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真正的优势来自于 JUnit 所采用的思想和技术,而不是框架本身。单元测试、测试先行的编程和测试驱动的开发并非都要在 JUnit 中实现,任何比较 GUI 的编程都必须用 Swing 来完成。JUnit 本身的最后一次更新差不多是三年以前了。尽管它被证明比大多数框架更健壮、更持久,但是也发现了 bug;而更重要的是,Java 不断在发展。Java 语言现在支持泛型、枚举、可变长度参数列表和注释,这些特性为可重用的框架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
  
  JUnit 的停滞不前并没有被那些想要废弃它的程序员所打败。挑战者包括 Bill Venners 的 Artima SuiteRunner 以及 Cedric Beust 的 TestNG 等。这些库有一些可圈可点的特性,但是都没有达到 JUnit 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它们都没有在诸如 Ant、Maven 或 Eclipse 之类的产品中具有广泛的开箱即用支持。所以 Beck 和 Gamma 着手开发了一个新版本的 JUnit,它利用 Java 5 的新特性(尤其是注释)的优势,使得单元测试比起用最初的 JUnit 来说更加简单。用 Beck 的话来说,“JUnit 4 的主题是通过进一步简化 JUnit,鼓励更多的开发人员编写更多的测试。”JUnit 4 尽管保持了与现有 JUnit 3.8 测试套件的向后兼容,但是它仍然承诺是自 JUnit 1.0 以来 Java 单元测试方面最重大的改进。
  
  注意:该框架的改进是相当前沿的。尽管 JUnit 4 的大轮廓很清晰,但是其细节仍然可以改变。这意味着本文是对 JUnit 4 抢先看,而不是它的最终效果。
  
  测试方法
  
  以前所有版本的 JUnit 都使用命名约定和反射来定位测试。例如,下面的代码测试 1+1 等于 2: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public class AdditionTest extends TestCase {
  
  private int x = 1;
  private int y = 1;
  
  public void testAddition() {
  int z = x + y;
  assertEquals(2, z);
  }
  
  }
  
  而在 JUnit 4 中,测试是由 @Test 注释来识别的,如下所示: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public class AdditionTest extends TestCase {
  
  private int x = 1;
  private int y = 1;
  
  @Test public void testAddition() {
  int z = x + y;
  assertEquals(2, z);
  }
  
  }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