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测试过程及测试的基本方法

发表于:2009-11-12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集成测试过程及测试的基本方法 软件测试 一、软件测试之集成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的目的?测试的目的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通过修正种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质量,回避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 软件缺陷 和错误造成的隐患带来

集成测试过程及测试的基本方法      软件测试

 

一、软件测试之集成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的目的?测试的目的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通过修正种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质量,回避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缺陷和错误造成的隐患带来的商业风险。Beta 测试:在客户场地,由客户进行的对产品预发布版本的测试。软件验收测试合格通过准则:

  1)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2)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的一级二级三级的错误。

  3)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编码实现一致。

  4)验收测试工件齐全(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日志,测试通知单,测试分析报告)软件验收测试包括正式验收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三种测试。系统测试的策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外部接口测试,界面测试,强度测试,冗余测试,可靠性测试,恢复测试等设计系统测试计划需要参考的项目文档有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需求工件、和迭代计划。

  利用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需要经过的一般步骤:

  1.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

  2.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3.在因果图上使用若干个特殊的符号标明特定的约束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写成测试用例 阶段评审与同行评审的区别同行评审目的:发现小规模工作产品的错误,只要是找错误;

  阶段评审目的:评审模块阶段作品的正确性可行性及完整性

  同行评审人数:3-7人人员必须经过同行评审会议的培训,由SQA指导

  阶段评审人数:5人左右评审人必须是专家具有系统评审资格

  同行评审内容:内容小一般文档 < 40页, 代码 < 500行

  阶段评审内容:内容多,主要看重点

  同行评审时间:一小部分工作产品完成

  阶段评审时间:通常是设置在关键路径的时间点上!什么是软件测试?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简述集成测试的过程根据IEEE标准 集成测试划分为4个阶段:计划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执行阶段(实施阶段)

  计划阶段

  1)时间安排 概要设计完成评审后大约一个星期

  2)输入 需求规格说明书 概要设计文档 产品开发计划路标

  3)入口条件 概要设计文档已经通过评审

  4)活动步骤 1.定被测试对象和测试范围 2.评估集成测试被测试对象的数量及难度,即工作量 3.确定角色分工和作任务4.标识出测试各阶段的时间,任务,约束等条件5.考虑一定的风险分析及应急计划6.考虑和准备集成测试需要的测试工具,测试仪器,环境等资源7.考虑外部技术支援的力度和深度,以及相关培训安排8.定义测试完成标准

  5)输出 集成测试计划

  6)出口条件 集成测试计划通过概要设计阶段基线评审

二、集成测试的基本方法                                         

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每个模块都能单独工作,但这些模块集成在一起之后却不能正常工作。主要原因是,模块相互调用时接口会引入许多新问题。例如,数据经过接口可能丢失;一个模块对另一模块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影响;几个子功能组合起来不能实现主功能;误差不断积累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全局数据结构出现错误,等等。综合测试是组装软件的系统测试技术,按设计要求把通过单元测试的各个模块组装在一起之后,进行综合测试以便发现与接口有关的各种错误。

  某设计人员习惯于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一次全部组装起来,然后进行整体测试,这称为非增量式集成。这种方法容易出现混乱。因为测试时可能发现一大堆错误,为每个错误定位和纠正非常困难,并且在改正一个错误的同时又可能引入新的错误,新旧错误混杂,更难断定出错的原因和位置。与之相反的是增量式集成方法,程序一段一段地扩展,测试的范围一步一步地增大,错误易于定位和纠正,界面的测试亦可做到完全彻底。下面讨论两种增量式集成方法。

1 自顶向下集成

  自顶向下集成是构造程序结构的一种增量式方式,它从主控模块开始,按照软件的控制层次结构,以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策略,逐步把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深度优先策略首先是把主控制路径上的模块集成在一起,至于选择哪一条路径作为主控制路径,这多少带有随意性,一般根据问题的特性确定。以下图为例,若选择了最左一条路径,首先将模块M1,M2,M5和M8集成在一起,再将M6集成起来,然后考虑中间和右边的路径。广度优先策略则不然,它沿控制层次结构水平地向下移动。仍以下图为例,它首先把M2、M3和M4与主控模块集成在一起,再将M5和M6 和其他模块集资集成起来。

自顶向下综合测试的具体步骤为:
  1 以主控模块作为测试驱动模块,把对主控模块进行单元测试时引入的所有桩模块用实际模块替代;
  2 依据所选的集成策略(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每次只替代一个桩模块;
  3 每集成一个模块立即测试一遍;
  4 只有每组测试完成后,才着手替换下一个桩模块;
  5 为避免引入新错误,须不断地进行回归测试(即全部或部分地重复已做过的测试)。

从第二步开始,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至整个程序结构构造完毕。下图中,实线表示已部分完成的结构,若采用深度优先策略,下一步将用模块M7替换桩模块S7,当然M7本身可能又带有桩模块,随后将被对应的实际模块一一替代。

自顶向下集成的优点在于能尽早地对程序的主要控制和决策机制进行检验,因此较早地发现错误。缺点是在测试较高层模块时,低层处理采用桩模块替代,不能反映真实情况,重要数据不能及时回送到上层模块,因此测试并不充分。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办法,第一种是把某些测试推迟到用真实模块替代桩模块之后进行,第二种是开发能模拟真实模块的桩模块;第三种是自底向上集成模块。第一种方法又回退为非增量式的集成方法,使错误难于定位和纠正,并且失去了在组装模块时进行一些特定测试的可能性;第二种方法无疑要大大增加开销;第三种方法比较切实可行,下面专门讨论。

2自底上集成

  自底向上测试是从“原子”模块(即软件结构最低层的模块)开始组装测试,因测试到较高层模块时,所需的下层模块功能均已具备,所以不再需要桩模块。

  自底向上综合测试的步骤分为:
  1 把低层模块组织成实现某个子功能的模块群(cluster);
  2 开发一个测试驱动模块,控制测试数据的输入和测试结果的输出;
  3 对每个模块群进行测试;
  4 删除测试使用的驱动模块,用较高层模块把模块群组织成为完成更大功能的新模块群。

从第一步开始循环执行上述各步骤,直至整个程序构造完毕。

下图说明了上述过程。首先“原子”模块被分为三个模块群,每个模块群引入一个驱动模块进行测试。因模块群1、模块群2中的模块均隶属于模块Ma,因此在驱动模块D1、D2去掉后,模块群1与模块群2直接与Ma接口,这时可对MaD3被去掉后,M3与模块群3直接接口,可对Mb进行集成测试,最后Ma、Mb和 Mc全部集成在一起进行测试。

自底向上集成方法不用桩模块,测试用例的设计亦相对简单,但缺点是程序最后一个模块加入时才具有整体形象。它与自顶向综合测试方法优缺点正好相反。因此,在测试软件系统时,应根据软件的特点和工程的进度,选用适当的测试策略,有时混和使用两种策略更为有效,上层模块用自顶向下的方法,下层模块用自底向上的方法。

  此外,在综合测试中尤其要注意关键模块,所谓关键模块一般都具有下述一或多个特征:①对应几条需求;②具有高层控制功能;③复杂、易出错;④有特殊的性能要求。关键模块应尽早测试,并反复进行回归测试。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