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SQL性能优化系列 (四)

发表于:2008-10-27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SqlsqlSQLoracleOracle
24. 用E XP LAIN PLAN 分析 SQL 语句 EXPLAIN PLAN 是一个很好的分析SQL语句的工具,它甚至可以在不执行SQL的情况下分析语句. 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ORACLE是怎么样连接表,使用什么方式扫描表(索引扫描或全表扫描)以及使用到的索引名称. 你需要按照从里到外
24. 用EXPLAIN PLAN 分析SQL语句

  EXPLAIN PLAN 是一个很好的分析SQL语句的工具,它甚至可以在不执行SQL的情况下分析语句. 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ORACLE是怎么样连接表,使用什么方式扫描表(索引扫描或全表扫描)以及使用到的索引名称.

  你需要按照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次序解读分析的结果. EXPLAIN PLAN分析的结果是用缩进的格式排列的, 最内部的操作将被最先解读, 如果两个操作处于同一层中,带有最小操作号的将被首先执行.

  NESTED LOOP是少数不按照上述规则处理的操作, 正确的执行路径是检查对NESTED LOOP提供数据的操作,其中操作号最小的将被最先处理.

  译者按: 通过实践, 感到还是用SQLPLUS中的SET TRACE 功能比较方便.

  举例:

SQL> list

1 SELECT *

2 FROM dept, emp

3* WHERE emp.deptno = dept.deptno

SQL> set autotrace traceonly /*traceonly 可以不显示执行结果*/

SQL> /

14 rows selected.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1 0 NESTED LOOPS

2 1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

3 1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DEPT'

4 3 INDEX (UNIQUE SCAN) OF 'PK_DEPT' (UNIQUE)

Statistics

0 recursive calls

2 db block gets

30 consistent gets

0 physical reads

0 redo size

2598 bytes sent via SQL*Net to client

503 bytes received via SQL*Net from client

2 SQL*Net roundtrips to/from client

0 sorts (memory)

0 sorts (disk)

14 rows processed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实际的执行步骤是:

  1.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

  2. INDEX (UNIQUE SCAN) OF 'PK_DEPT' (UNIQUE)

  3.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DEPT'

  4. NESTED LOOPS (JOINING 1 AND 3)

  注: 目前许多第三方的工具如TOAD和ORACLE本身提供的工具如OMS的SQL Analyze都提供了极其方便的EXPLAIN PLAN工具.也许喜欢图形化界面的朋友们可以选用它们.

  25. 用索引提高效率

  索引是表的一个概念部分,用来提高检索数据的效率. 实际上,ORACLE使用了一个复杂的自平衡B-tree结构.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 当ORACLE找出执行查询和Update语句的最佳路径时, ORACLE优化器将使用索引. 同样在联结多个表时使用索引也可以提高效率. 另一个使用索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主键(primary key)的唯一性验证.

  除了那些LONG或LONG RAW数据类型, 你可以索引几乎所有的列. 通常, 在大型表中使用索引特别有效. 当然,你也会发现, 在扫描小表时,使用索引同样能提高效率.

  虽然使用索引能得到查询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索引需要空间来

  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 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 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 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 , DELETE , 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 , 5 次的磁盘I/O .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

  译者按: 定期的重构索引是有必要的.

ALTER INDEX <INDEXNAME> REBUILD <TABLESPACENAME>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