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测试技术
  • 软件测试博客
  • 软件测试视频
  • 开源软件测试技术
  • 软件测试论坛
  • 软件测试沙龙
  • 软件测试资料下载
  • 软件测试杂志
  • 软件测试人才招聘
    暂时没有公告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软件测试浅悟妄语

发布: 2008-5-13 11:16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208次 | 进入软件测试论坛讨论

领测软件测试网 妄语:
 
  软件是不可测试的,因为我们的眼界不是无限的、手段不是无限的;
  软件是可以测试的,因为软件的用户是有限的,用户的操是有限的。
 
小序:
 
  近日有朋友抱怨说自己因为写不出测试Case、报不出Bug而压力很大,以致经常梦到猪笼草及杀虫剂,或者在厨房中遭遇不长眼的小强并将其拍死后竟条件反射地打开电脑想报个Bug给Lead。朋友问我怎么办,其实我也是一脸苦笑——抓Bug有时是要看运气的——如果Version是在寅时Build出来,兴许Bug会多一些,如果是在申时Build出来,兴许Bug会少很多(如果开发团队在国外,别忘记倒时差)。
  这些当然是说笑。我想说的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软件测试类书籍都是国外作者写成,虽然也有不少著作是我们中国测试专家写成,但里面引经据典了很多国外作品,使测试思想沿习了欧美的思路。
  一个民族最伟大的东西是什么?是文化和思想。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去重新审视软件测试的方法,创新出自己的思路来呢?本文就是一次斗胆尝试。
 
正文:
 
  测试中的文化

  西方人善于推理,因此他们的测试流程是——
  1. Test Plan
  2. Test Case
  3. Find Bug
  4. Review fixed bug
  以上这4个环节是用推理的办法逐步细化,并随着软件版本的更新而迭代前行的。
 
  中国人善于归纳,按照上面的这个流程做测试时,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步到第二步的跨越——依Test Plan去正推Test Case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写了一大堆不疼不痒的Case,把测试变成了跑龙套;另一个误区是过分追求要抓到Bug,结果产生很多疏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文化。Test Plan本身是按“逻辑”将软件的功能分组,然后进行测试,老外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基本上能够比较轻松地把符合Test Plan中某个分枝的操作都挑出来、Fill进Test Plan里,而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是对软件操作的一种“割裂”,因此心里会感觉很乱、无从下手——于是测试就成了一个怎么也走不出去的迷宫。
  我的办法是:先写Test Plan,但不以Test Plan为指导方针;按照软件的Functions写Test Case,然后把Test Case分门别类填充到Test Plan的框架中去——这一步就是归纳——有时候对于特殊的软件,甚至可以归纳出不同寻常的测试分支来。
  你可能会问:不按Test Plan怎么写Case啊??那不成了胡写八写了?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是怎么分析功能、写Case的。
 
从“测试”二字说起
 
  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得以保存,是因为有了语言和文字。其中尤以文字最为厉害,因为语言难以记录(录音机、MP3和DV那是近几年的事儿),在千万年的口耳相传中难免产生讹变和失传,而文字是相当稳定的东西,即使发生讹变和误用,机率也比语言要小得多。
  特别是中国的方块字,那就是一座宝藏。古人在造字之初的含义就蕴含在这方寸之间,虽历经甲骨钟鼎、篆圆楷正,却几乎一点不变地穿越时空,把祖先想表达的意思直接带到我们面前。拉丁文等拼音文字就差一些了,它没有“形状”,只能依靠字母的排列组合来作为遗传的DNA了。
  中国人把Test翻译成测试,妙哉!
  先看“测”字。从“水”、从“则”。“则”为何物?我们常说的“规则”,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直角的,则最早是用“刀”把章法刻在“鼎”上让人们遵守的——后引申为“尺度”。这下,圆规、直尺、三角板都齐了,呵呵。拿尺子伸到水里,不就是测量水的深度吗?这就是“测”的本意——亘古未变。再进一步,其实测量不光能测水深吧,凡是与被测对象的属性打交道、进行量化的行为,都应该算作“测”。秦始皇下大力气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货币),不都是为了方便测试行业在全国的统一发展吗。请大家注意,“测”字为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静态”。基本上可以说,如果被测对象不是相对静态的,那么就无法测量了。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中的测,也正是说明这一点。
  再看“試”字。从“言”从“式”。 试,用也——《说文》。毋庸多言,“试”字为我们传递的重要理念是“动态”——使用,当然是动态的。而且,软件测试在国际范围内的公共定义就是“为了找到软件缺陷而进行的使用”。引申一步,“试”字从“言”,又有“考试”一个含义。看来,这个考试是口试了,呵呵。既然是考试,那么问答就是必要的了,所以会有一个言字,其实这一“问”和一“答”就是软件的“输入”与“输出”。
  软件的Build从拿到我们手里开始,就是处在“动”与“静”的交替状态。既然是动静交替,我们非要先把静的挑出来写成Case、再把固定某一种“动”挑出来写成Case(而不管它在什么时候出现),当然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对软件的“测”
 
  上文提到,静者为测。让我们想想软件都在什么时候是“静”的。
  我们看一个自然的流程:Build下载à下载完成à安装à安装完成à开启à使用à关闭à卸载。哪些是静?哪些是动?让我们一一剖析。
1.         下载 :     全部属性处在动态而不可测中。
2.         完成:      静态。此时可测量软件的大小、Hash验证码等。
3.         安装:      全部属性处在动态而不可测中。
4.         完成:      静态。此时可测量软件各文件大小,目录,COM注册情况,注册表情况等属性。
5.         开启:      动态。全部属性处在动态而不可测中。
6.         使用:      半动态。哈!怎么是半动态呢?因为这时候软件已经从硬盘Load进内存了,在内存中是相对静态的。你可以观察内存占用是否稳定、有否泄漏。这就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才是咱们中国人的哲学。
7.         关闭:      静态。检查运行后的生成物(如聊天记录、Log文件、temp文档)是应该存在还是被删除。
8.         卸载:      静态。检查有没有遗留物,硬盘、注册表,都找找看。
 
  看,这样理顺下来,是不是写Case就轻松多了?如果要是按照Test Plan的架构来写Case,这些Case应该分布在至少是“内存检验”“注册表检验”“安装测试”“文件完整性测试”……等等分支里。总之,在软件处在相对静态的时候,你能深入想出软件的多少属性,那么就能写多少Case。进而,你能想出多少直接和间接影响软件这些属性的环境因素,就又有多少Case出现……然而,我们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几乎不可能把软件的所有属性都想到,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可能影响软件静态属性的环境因素都找出来——即使是使用各种静态测试工具,比如内存跟踪工具等——也不可以完全做到。因此,有了我开篇的妄语。
 
对软件的“试”
 
  上文说过,“试”是动态的。对软件的动态测试比较复杂,一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识别一些相对静止的属性,把对它们的观测提出来,二是动态测试要分析的东西也比较多——但并不是没有章法。
  软件动态测试之“道”,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宇宙。
  古往今来谓之“宇”,它强调一个时序关系。我们在动态测试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软件操作的时序,因为每一步的操作都在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后面的操作。
  上下四方谓之“宙”,它强调一个空间关系。如果我们把软件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宙”就是这个系统的环境。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观察上面的测试流程中的第3步“安装”:
  它的“宇”就是前两步和后几步,如果“宇”中的第2步出了问题——下载的时候文件出了问题,那么安装肯定要失败的。
  它的“宙”中有一项是硬盘空间,如果硬盘空间不足,那么安装也是要失败的。
  所以,我们在做软件的动态测试时,要把测试中的“宇”和“宙”想周全。
  那么,怎样才能把“宇”和“宙”想周全呢?

软件测试的生命之图
 
  如果把软件从启动到关闭看作是一次生命的话,那么软件的生命会是一张非常美丽的生命之图——这张图的起点是软件的Start,然后每一步你都有一个或者若干选择,从而让用户可以有多个达到下一步的通路,这些通路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单行的,有些是可跳过的……总之,我们最后会达到软件生命的另一端——关闭。
  虽然这是一个“图”数据结构,但是对每个通路的遍历却是一条线(我是说线性的步骤),其中包含一些可以回溯的步骤。而每条线又是由有限个线段构成的。
每条线段由两个端点和一条连线构成。两个端点,一个是起点(我称它为“起点场景”),一个是终点(我称它为“终点场景”),中间的连线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动作”。(目前CSDN没法上传图片,过几天我补上图)
  那么有个问题:这条小线段有几种走法?OK,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         起点à正确操作à终点。(基线测试)
2.         起点à错误操作à终点。
3.         起点à正确操作à终点à正确操作à起点。
4.         起点à错误操作à终点à正确操作à起点。
5.         起点à正确操作à终点à错误操作à起点。
6.         起点à错误操作à终点à错误操作à起点。
7.         起点à部分正确操作à放弃à起点。
8.         起点à部分错误操作à放弃à起点。

  别忘记还有“宇”的问题,操作的上一步、下一步组合起来会如何?如果这一线段之前的“宇”都是正确的,那么这样的测试是常规的。如果此前的“宇”已经在某步出了问题(我称之为“错误传递”)那这对软件的质量就是考验了:我认为,凡是能在“宇”中传递下来的数据,都是正确的;如果有错误被在“宇”中传递,那么这就是软件的缺陷。有了这一点,情况似乎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检查这几项就足够了:
1.         起点状态的正确性。
2.         操作输入的正确性(小到简单的鼠标点击,大到多项数据的组合输入,边界检验,默认值等)。
3.         终点的正确性(如果有错误,软件是否通过报错而阻止错误在“宇”向下中传递)。
4.         可返回性。
5.         返回操作的输入。
6.         返回起点后状态正确性的检查。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

TAG: 软件测试 妄语 欧美 条件反射 杀虫剂


关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 领测软件测试网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10010545号-5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

软件测试 | 领测国际ISTQBISTQB官网TMMiTMMi认证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领测软件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