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软件项目管理谈我国软件质量保障[2]

发表于:2009-11-24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质量项目管理
从印度 软件项目管理 谈我国软件 质量保障 [2] 项目管理软件 关键字:质量管理 2) 汇报关系为: Team Member-Team Leader-PC-EM-研发总负责人。 3) 印度工程师分为7级,半年一次考评,即半年有一次升级机会。 1级:Software Engineer,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从印度软件项目管理谈我国软件质量保障[2]   项目管理软件

  关键字:质量管理

  2) 汇报关系为:

  Team Member->Team Leader->PC->EM->研发总负责人。

  3) 印度工程师分为7级,半年一次考评,即半年有一次升级机会。

  1级:Software Engineer,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2级: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3级:Project Leader。

  4级:Project Manager。

  5级:Senior Project Manager。

  3级可以成为PC,4级可以成为EM。刚开始平均2年升一级,越往后升职越慢。

  A公司规定,一人最多可以同时兼任两个项目的PC,EM管理的项目没有限制。

  A公司通常的项目组为4到5人,最多不超过10人。

  以上是A公司(同时也是印度大多数规范化的软件公司)的组织结构和项目组结构。可以看出,A公司的组织结构非常清晰,各个部门分类非常细,任务明确,软件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员负责,从最基础的开发人员到负责统领全局的总经理,层层管理,沟通渠道畅通。而在我国,管理的不规范往往首先体现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上,集中表现为部门的缺失和管理的交叉上。我国的软件公司,大部分规模较小,开发人员超过100人的公司很少。在印度,软件公司无论大小,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绝不会因为公司的规模大小而改变合理的组织结构。因此笔者认为,国内的软件企业要想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首先就要在构架合理的组织结构上下功夫,这就如同盖高楼首先要打好地基一样,地基不打牢,结构不合理,其他方面再下功夫也是徒劳。有人说,因为国内软件企业规模小,所以造成结构设置的欠缺,但笔者认为恰恰是因为没有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才会使软件产品质量不保,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扩大。

  2.项目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指计划。对于软件企业,计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让我们先看看A公司的项目计划是如何制定的:在A公司,项目开始之前必须先估计项目的规模(以代码行数来衡量);然后制定项目计划。通常时间为2~3周,已知的最长有5周。EM负责制定项目 EWP(Engineer Work Paper),其中定义了项目需要的人力和计算机资源,由相关部门同意,并报研发总负责人批准后才能开始项目。

  项目的正式开始时间由项目组的Kickoff Meeting算起,Closeout Meeting结束。

  大概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种“变化”对某些行业而言也许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于软件企业而言,却会给软件产品的质量保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对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够,计划过于笼统、粗糙导致可执行性太差,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如果我们的软件企业都能像A公司这样,在作计划时能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不是仓促做出决定,而是由所有的相关部门共同对产品计划进行反复研究、制定、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一套系统、严密、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的计划。计划一旦形成,就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而不受某个人、某件事的影响,那么就不仅能够减少大量资源的浪费,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因此,对计划的高度重视、周密制定、严格执行是企业有效保障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3.项目管理

  当企业构架了合理的组织结构并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后,就进入了产品的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项目管理起了重要作用,它所涉及的环节相当具体复杂,下面先介绍一下A公司在项目管理上的具体细节: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